拾木記(2)

上次我們談過四處「拾荒」(舊木頭) 所見,今次要說說對它們的處理了。要把卡板拆開而又不做成損壞,的而且確是需要一點點(專門)的技巧,也得要用上適當的工具。一把長鐵筆與一個鐵鎚已很足夠(千萬不要隨手用枝一字螺絲批,報銷只會是唯一道路;這個天真級的錯誤,是我們第一個學到的教訓)。

拆板的過程中,若果不得其法的話,事倍功半的機會很高,會浪費不少體力。單純的孔武有力是沒太大幫助的,而且用「死力」只有拆爛板。要得其法,重溫一下物理課中的力學與槓桿原理才開始,找出卡板上幾個較為脆弱的連接位,由這些位置先落手,借鐵鎚把鐵筆的尖叉打進這些接縫,可以試打鬆這基本結構(不少卡板用的長釘子,是貫穿三層的,一旦鬆開,同時也會有幾個接點形刃而解) 進而再「逐一撃破」,成功感也會較大。整個拆板過程都是靠熟能生巧,流多幾滴汗自不然會領略箇中奧秒。

至於選取的卡板是否合適,也得靠經驗的累積。由於板的木料大多是「木頭木尾」,故並非每一塊也適合作拆除重用;例如:面板是夾板做的,大多經不起鐵筆的衝擊(但這些板的支撐腳多是木方,多數堅固非常,可用在堅固的製品之上)。另外,那些以木碎壓製而成的腳座,因設計穩固關係,如沒有較專業的工具,是極難拆除的。

很多次都有朋友問:這些二手板那麼「斑斑污積」,難於清理也不美觀,還執來幹什麼呢……?污跡嘛!用打磨機打個轉就解決。同時,為了木板在使用上的安全問題,我們也會盡量把有尖刺與不整齊的粗糙面盡量磨掉。經過這個程序後,木板一般都光潔得多(何況, 大部份原木料可也不會是「白雪雪」的吧!大家所見新簇簇的傢俱,往往都是鋸走與磨走不好看的部分,再用底油、油漆或光油等才到零售。不完美的部份大多已棄掉!消費者無從看到!)

一個電視、手機、打機與化妝都要高清的社會令我們潛移默化地深信「買新的、用新的、棄掉舊的、潔白無瑕看得真看得清……才是王道」,也令大家認為「是次貨的話;買了就『蝕底』!」。一件東西要使用的話,損耗是必然的了,但是不是真有必要去堅持只買全新與外觀完美的產品?這點相信很值得我們反省.......。

很坦白的說,我們運用這些回收舊木材所做的製品,製成品的外觀絕是沒可能跟傢俱店那些相比。但我們相信「物盡其用」,也因為這些材料紮實堅固,「是否靚仔雪白」對我們言只是其次。誠然外表上或許不能盡善盡美,那我們就嘗試以「縮細『瑕疵』,放大實用性」為方向作了些升級回收的實驗…… 。

Terence Tang
上世紀環境科學系畢業生,從事環保信息傳遞的工作輾輾轉轉近十年,現為長春社教育經理。鍾愛單車、行山、運動、音樂與電影,致力尋找、發明並推廣環保而又好玩的遊戲與活動。

 找對方法的話要重用這些木材是不會是困難的 歡迎為磁石粒匙扣名信片及過三關查詢

 

成為綠息份子,訂閱通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