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多樣性 - 簡介

我們的工作 我們的工作 > 自然保育 > 生物多樣性 > 簡介


 

目錄

了解更多
1.) 甚麼是生物多樣性?
2.) 生物多樣性與生活
3.) 生物資源使用
4.) 城市森林
5.) 本地常見生物 (new)
6.) 共融社會
7.) 切勿餵飼野生動物
8.) 香港珍稀保育物種
9.) 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及保育

 


 1.) 甚麼是生物多樣性?

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,包括三個元素:

1. 物種多樣性 Species Diversity

地球上的植物、動物及微生物都存在不同的物種,對於環境的需求,以及在生態系統中擔當的角式,各有不同。物種多樣性高的生態系統,構成複雜的食物鏈;而相同單一的系統較為穩定。

2. 遺傳基因多樣性 Genetic Diversity 

即使同一物種,每一個體基因組合各有不同,令個體之間存在差異,有助物種在變化的環境中適應及存活。若果某物種存活的個體數字低,將提升近親繁殖的機會,更容易產生帶遺傳病的弱勢個體。

3. 生境多樣性 Habitat Diversity 

不同類型的生境,例如:海岸、紅樹林、草地及原生林等,為生物提供所需不同的資源,支撐物種多樣性。

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香港雖然只有約1100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,卻有多種生態環境:高地及低地樹林、灌木林、溪流、淡水濕地、潮澗帶等;海洋資源亦非常豐富:長長的海岸線可以找到岩岸、海灘以及珊瑚礁等重要生境;連市區公園,同樣是許多動植物的棲息之地。

豐富的生態環境,加上處於亞熱帶地區,蘊藏非常高的物種多樣性。以雀鳥為例,在小小的香港,品種佔全球約5%之多。此外,我們還紀錄到以下生物:

   種類  物種數量  
   哺乳類  60  
   雀鳥  549  
   兩棲  24  
   爬行  88  
   淡水魚  190  
   蝴蝶  236  
   蜻蜓  124  
   植物  3300  

參考:
漁農及自然護理署
香港觀鳥會

回到頁頂


 2.) 生物多樣性與生活

生物資源

城市化發展,人與自然之關係越變得疏離,可是人類賴以為生的生物資源,大部份仍然倚靠大自然所提供。當中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:植物資源、動物資源及微生物資源。

植物資源: 蔬果五穀、木材、草藥、纖維等
動物資源: 禽畜、海產、畜力
微生物資源: 酵母菌

只有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,提高生物多樣性,人類的日常生活才能夠得以支持,社會方可持續發展。我們應該多認識日常所使用的產品及食物,例如當中資源的產地,避免使用以非永續方式開採的資源。保育生物資源最有效的方法是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模式,減少購買及使用不必要的產品,停止浪費。
保育生物資源:取之有道,用之有理。

參考:
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(FSC)
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 (RSPO)
支持環保海鮮 – WWF(HK)  

回到頁頂


 3.) 生物資源使用

 

    五花茶    

味甘性微寒,有清熱解毒,清肝明目的功用。五花茶顧名思義由五種花煎煮而成,材料的使用因地方略有差別。一般南方人所使用的五花分別是:金銀花、菊花、槐花、木棉花和雞蛋花。  

木棉樹(Bombax ceiba)及雞蛋花(Plumeria obtuse)常見於村邊,亦是本地城市綠化常用的品種。每當花期(木棉:2-4月; 雞蛋花4-11月)都不時見有婆婆收集落花,曬乾備用,這可謂傳統民間智慧。開滿花朵的樹上又傳來雀鳥的吵鬧聲,木棉的花朵每年都能吸引各種鵯類、椋鳥、髮冠卷尾、相思、太陽鳥等不同雀鳥到訪採花蜜,場面熱鬧!

    鳳眼果/七姐果    
常去遠足郊遊的朋友可有留意每逢盛夏,樹林裡會掛著一個五星形的果實,成熟時會破出一粒粒黑色的種子,那是假蘋婆(Sterculia lanceolata)的果實。假蘋婆是本地常見的原生品種,葉柄兩端腫脹如啞鈴。有部份農村周邊亦有種(真)蘋婆樹(Sterculia nobilis),蘋婆樹的葉非常大,果實與假蘋婆近似,但只有單一半月形而非假蘋婆的五星形,種子亦較大粒,如 鳳凰張相的眼睛,故又名鳳眼果。
假蘋婆及蘋婆果實皆被稱為七姐果,每逢七月初七(七夕)之時,都被用作拜祭七姐的貢品之一,祈求美好姻緣。坪洲七姐廟及寶雲道情人石公園都是拜祭七姐的熱門地點。

 

    雞屎藤    
雞屎藤茶果,是農村的傳統手藝,亦是祭祖用的祭品。又名「清明仔」的雞屎藤茶果外表黑黑綠綠,味道清香可口。茶果所使用的雞屎藤(Paederia foetida)是村邊常見的茜草科攀爬植物,將葉或莖壓碎會散發出像雞屎的氣味,入藥有止痛解毒的功用。
雞屎藤茶果做法簡單:將葉壓成草汁,混入糖水並粘米粉及糯米粉搓揉,擠出一粒粒的粉團鋪滿在葉上,放進蒸籠蒸熟就完成。用作鋪雞屎藤茶果的葉,多數會用同為茜草科的灌木植物九節(Psychotria rubra,又名「山大刀」) 。九節亦是本地樹林最常見的灌木,葉大片,革質,用作製茶果非常合適,這更顯得村民靠山食山的傳統智慧。

    蟬蛻    

早年網上流傳有家長到藥材舖購買開奶茶,一打開馬上嚇得魂飛魄散,還批評該店售賣的藥包有噁心的昆蟲。網友了解一輪,結果貽笑大方,開奶茶藥包內的「昆蟲」是蟬蛻。蟬蛻乃常用的中藥,有助疏散風熱,可治小兒感冒。事件反映現今使用對於日常產用的生物資源認識不足,亦對於周邊的小動物存有不少的誤解。

蟬蛻是蟬的幼年期(若蟲)離開泥土破殼為成蟲遺下的產物,若細心留意每年初夏,郊野或市區公園的樹幹都掛著一隻隻的蟬蛻。香港常見的蟬包括斑蟬、紅鼻蟬及體形最大的蚱蟬。蟬的若蟲期一般有一至兩年,長居泥土之下,當羽化為成蟲後,就只餘兩至三周壽命,盡最後之力完成繁衍的使命。

    蜂蜜與生態服務    

蜂蜜是生物資源下出產的代表,經過千年的智慧傳承,人類懂得使用蜂箱去飼養蜜蜂,以更有效的方法收集蜂蜜。本地養蜂業用的蜜蜂主要有兩種:本地原生的中國蜜蜂(中蜂)及外來的意大利蜂(意蜂)。中蜂對本地氣候適應力較強,但略有一點難馴。相對之下意蜂較溫馴,因此廣泛被飼養取蜜。

養蜂的人需要悉心打理蜂箱,定期做清潔,驅趕入侵的虎頭蜂,嚴冬要適當保暖,需要時還要做分箱的工作(幫蜜蜂分家),打理恰當的蜂箱就可以用作出產時令蜜糖!本地的樹木輪替交接開花,蜜蜂不同時間採的花蜜都不同。冬蜜主要是鴨腳木,甜味濃郁;夏季就出產荔枝蜜,清香清甜,香氣撲鼻。

蜜蜂除出產蜂蜜之外,採蜜的過程更重要是為植物傳花粉,我們可以稱之為生態服務。許多蔬果都要蜜蜂幫助才可授粉,結成瓜果。外國就有例子,因過量使用煙鹼類農藥,導致蜜蜂大量死亡,最終影響到農作物嚴重失收。可想而之,若果蜜蜂或其他昆蟲滅絕,人類將要面對嚴重糧食危機。

回到頁頂


 4.) 城市森林

同的物種對於環境的要求各有不同,物種多樣性因而建基於生境多樣性。我們的城市有不錯的綠化工作,形成生態走廊(Eco-corridor)讓野生動物能夠穿梭於郊野與城市之間。近年「城市森林」Urban Forestry一詞廣為應用,「城市森林」泛指城市內所有樹木,理念是以一整個森林的形式管理市區內所有樹木,以維持城市森林在環境丶社會和經濟上的可持續的功能及效益。城市森林為人和動物帶來不同的好處,例如減低熱島效應、讓人可以舒緩壓力及穩定情緒、提供棲息地予野生動物等。因此,做好我們的「城市森林」便能提升本地生物多樣性。

    榕果    

榕樹是本地常見的城區樹木,尤其是細葉榕Ficus microcarpa 。大型的榕樹在市區之間穿插,提供食物以及棲息空間,形成生態走廊,。
榕樹的果實一般稱為「無花果」,是隱頭花序的一種,故名思義,花朵隱藏於果內,果上有小孔,好讓榕小蜂進入協助花朵受粉。

本地最大的榕果是同屬榕屬的攀援植物 – 薜荔Ficus pumila,直徑約有2.5寸! 薜荔常見貼伏地覆蓋於大樹樹皮或村邊的牆壁上,其榕果之大雖然甚少有動物垂青,但就是舊時村民用來製「白涼粉」(台灣稱愛玉)的原材料,故又名涼粉果。

    大樹    
不少大樹都有樹洞,而有些雀鳥會使用樹洞作為繁殖的巢穴,例如本地原生的貓頭鷹,及外來的亞歷山大鸚鵡(Psittacula eupatria)及小葵花鸚鵡(Cacatua sulphurea),每年夏季都是這些雀鳥的繁殖季節。由於小葵花鸚鵡的原生地印尼和東帝汶的熱帶雨林遭受破壞,加上被過渡捕獵作寵物貿易,原生族群已被列為全球極危。

可惜香港市區的樹木常遭受到不妥善管理,例如不當的修剪;生長空間又不足,近年有「樹癌」之稱的褐根病快速擴散,市民對大樹的健康憂心忡忡。改善市區樹木管理,為我們的生活留住多一點樹蔭,也能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之所。

回到頁頂


 6.) 共融社會
    家燕    

四兒日夜長,索食聲孜孜。
青蟲不易捕,黃口無飽期。
嘴爪雖欲弊,心力不知疲。
須臾十來往,猶恐巢中飢。

白居易《燕詩》- 節錄

家燕(Hirundo rustica)是香港的夏候鳥,每年由東南亞飛返繁殖,於四至八月期間到訪香港育兒。《燕詩》的詩句,是鄉村老生常談的景象。家燕的巢是親鳥以濕泥搭建,呈半碗形,一般會建於村屋有遮擋的簷篷之下;另外市區舊式的唐樓亦是牠們喜好的地點。鳥巢一般築於不高於兩層樓的高度。家燕以飛蟲為食物,雨季出現的「飛蟻」群(繁殖的白蟻)是牠們的大餐。燕巢下常會留下鳥糞,村民都以各式形式的方法迎接家燕,例如用報紙甚至托架來盛載鳥糞以便清理,畢竟有燕子到家築巢是一種福氣。

建築風格隨時代改變,有遮擋的簷篷及「騎樓」已買少見少,家燕卻依戀舊式的老香港建築。夏天又到了!有時間就去探望我們的老街坊吧!

人鳥共融,可行嗎?

除了雨燕及家燕,還有許多其他雀鳥在我們的城市築巢,例如常以尼龍繩、膠袋等廢料造巢的黑領椋鳥;還有愛鑽進通風槽築巢的小麻雀。雀鳥生兒育女,本是美好的景象,然而鳥糞問題挑起人與自然間的衝突。2017年6月大埔廣福道的鷺鳥林,就懷疑因為處理行人路鳥糞問題,於繁殖季節修剪樹木而傷及巢鳥,造成至少7死9傷的悲劇。城市人的生活依賴生物多樣性,卻又因生活而驅逐身邊的大自然生物,兩者的矛盾該如何妥善處理?這值得我們時刻反思。

多關心我們的鄰居,建立人與自然共融社會。

回到頁頂


 7.) 切勿餵飼野生動物

野生動物有自然習性,在生態系統與環境及其他物種互動,例如:獵食、競爭及寄生等,發揮各自功能以維持生態平衡。人為干擾,改變野生動物的習性,將打亂生態系統的平衡。近年觀察到有晨運客及郊遊人士,主動餵飼野生動物,包括野豬及馬騮。此舉令野生動物對人的警戒心降低,甚至主動接近郊遊人士討吃及闖入城市覓食。穩定的食物來源,更令野生動物種群急速上升,加劇彼此間的衝突。


被野豬尋食物翻亂的垃圾桶

    野豬    
野豬(Sus scrofa)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馬來半島,是本地體形大的哺乳類動物。成熟的雄豬長有獠牙,而年幼的野豬身上可見淺色的條紋,一般有母豬在旁照顧。野豬是雜食性動物,常會翻起泥土尋覓植物的根部,有時會闖進農田偷食,因而不受農夫歡迎。野豬其實是非常害羞,但近年屢見有市民餵飼野豬的行為,此舉會令野豬對人類失去戒心,甚至主動闖入城市覓食。
    獼猴    
香港的馬騮屬於獼猴(Macaca spp.),主要分佈於金山、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。根據漁農自然護理處資料,香港的獼猴是1910年代從外地引入放生,目的是希望馬騮採吃水塘周邊有毒的灌木-馬錢子,以免污染水源。馬錢子是香港四大毒草之一,卻是獼猴喜愛的食物之一。野生的獼猴以葉、花、果及嫩芽等為食物,但經過多年的餵食,大部份的獼猴依賴遊人投吃,更常誤以為遊人的膠袋內有食物,主動搶奪。

我們應避免干擾野生動物的行為,停止餵飼,以及妥善處理廢物,尤其是廚餘。更重要是保護郊野,為野生動物留多一點生活空間。

漁農自然護理署-野生動物的滋擾

回到頁頂


 8.) 香港珍稀保育物種

香港有不少物種都具有相當的保育價值。部份物種即使在本地常見,在全球仍被列為受威脅物種。另外,有一些物種屬香港獨有,意指香港以外並沒有分佈,香港的保育工作,猶尤其重要。

 

短腳角蟾 Short-legged Toad 

Megophrys brachykolos
廣泛分佈於香港山區的河流
香港獨有物種 全球瀕危

 
 

盧氏小樹蛙 Romer’s Tree Frog 

Liuixalus romeri
香港最細小的青蛙,分佈於大嶼山、南丫島及蒲台。受興建赤鱲角機場影響,部份種群被移居到新界及香港島的郊野公園

 
 

黃胸鵐 Yellow-breasted Bunting 

Emberiza aureola
分佈廣泛及有遷徙習性,以稻穀為主食,數目曾經鋪天蓋地,被視為害鳥。經多年濫捕作食用,數目急劇下降,2017年升為極度瀕危。
全球極危

 
 

白頸鴉 Collared Crow 

Corvus torquatus
常見於本港濕地生境,由於生境消失,數目正在下跌中。團體建議列入易危級別。
全球近危

 
 

伊中偽蜻 Spangled Shadow-emerald  

Macromidia ellenae
分佈於新界的溪流,不常見。
香港獨有

 
 

米埔屈翅螢Bent-winged Firefly  

Pteroptyx maipo
是2009年發現的全球新物種之一,出沒於紅樹林地區,以香港米埔命名。
香港獨有

 
 

土沉香 Incense Tree 

Aquilaria sinensis
沉香淪為炒賣品,黑市有價,吸引不法分子砍伐,幾近斬盡
全球易危

 
 

尖舌浮蛙 Rough-skinned Floating Frog  

Occidozyga lima

曾出現於大嶼山,由於生境消失及新市鎮發展,自1992年最後紀錄後,已於香港滅絕。
本地滅絕

 

了解更多有關瀕危物種的資訊,可參閱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」(IUCN Redlist)資料庫

回到頁頂


 9.) 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及保育
    生境破壞    
生境破壞是生物多樣性的頭號敵人。香港有四成土地被劃為郊野公園,受《郊野公園條例》(Cap208)保護。基於郊野公園本身多數處於集水區,保護的是樹林生境,而其他具高生態價值的生境,包括濕地、低地河流及海岸等,尚未有妥善的政策保育。

鄉郊有不少地區屬私人地段,受舊式土地條約所限,飽受泥頭傾倒破壞,然而當局卻欠執法能力。在《環境影響評估條例》(Cap499)的規管之下,所有大型發展都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,實施避免、緩解及補償措施,以減低對環境(包括自然生態)的影響。可惜,香港土地資源欠奉完善策略性的規劃,鄉郊農地、魚塘及濕地部份遭改變為發展用途,造成生境片斷化(Fragmentation)問題。

珍惜我們擁有的生態環境,當局應該善用土地資源,配合自然保育政策,妥善保育生境多樣性。作為市民,我們亦可以關心時事新聞,對香港未來發展與自然保育發表你的意見,盡公民責任。

    過度開採    

城市人生活奢侈,大自然的資源卻有限,我們必須時刻反思,取之有道用之有理。

紅衫魚(Nemipterus virgatus)是家傳戶曉的海產,皆因「抵食」,可是由於南中國海過渡捕魚,加上摧毀式的捕魚方法(如拖網),令過去十年紅衫魚魚穫大幅下降30%,如今於市面已幾乎買不到大條又平價的紅衫魚了。除了紅衫魚,我們日常過量使用的紙張及木材,還有各類含棕櫚油的產品,間接摧毀東南亞等地的熱帶雨林,成為趕絕紅毛猩猩等珍稀動物的幫兇。

只有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,提高生物多樣性,人類的日常生活才能夠得以支持,社會方可持續發展。透過多認識日常所使用的產品及食物,例如當中資源的產地,避免使用以非永續方式開採的資源,現時有不少產品都有相關的認證,例如:FSC紙張/木材,及RSPO棕櫚油產品等。WWF(HK)亦有推出《海鮮選擇指南》,供市民參考選購對環境較友善的海產。

沒有節制的資源開採,令生物多樣性迅速下跌。 

環境資源必須取之有道,用之有理,讓我們的下一代的生活得到保障。

回到頁頂

 

成為綠息份子,訂閱通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