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區生態

我們的工作 > 自然保育 > 生物多樣性 >  市區生態


 

鄰舍,意指居住在我們家旁邊的人,互助互愛,守望相助,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。事實上,有不少的動植物居住在城市裡面,城市人與自然生態之間的相處之道,同樣值得我們去探討。

 

目錄 (PDF版下載)

1) 城市生境多樣性
2) 「虫」不可怕
3) 鳥糞
4) 拯救幼鳥
5) 尊重自然: 不干擾  不餵飼 不放生
6) 監察
 

市區常見生物 (按此)

認識更多生樣多樣性 (按此)

 

市區常見生物 (按圖)


 

1) 城市生境多樣性

生物多樣性並非郊區的特有產物,良好的市區綠化管理,為許多物種提供棲息的生境,市區成為市民與自然生態共享的空間,亦是學習自然生態的理想場所。不少動物都懂得善用我們城市環境用作繁殖、覓食及休息,城市的環境包括有:

水資源:河道、人工湖及海岸

樹林:公園植物園、行道樹及斜坡

蜜源:開花樹木、花圃及盆景

造巢:騎樓、通風槽、大樹及樹洞

 

各類的城市生境

 

在市區覓食的生物

 


善用市區資源繁殖的生物

回到頁頂

 

2) 「虫」不可怕

「虫」字部,等同於恐懼,這似乎是大多數城市人的本能反應。人類心底裡最強烈的恐懼,就是對未知的恐懼。大概因為現代人缺少與大自然接觸,對蟲、蛾、蛙、蚯蚓及蛇等等等,變得陌生,繼而產生恐懼。再試舉例:蝴蝶由古至今,象徵自由、美麗、靈魂及轉變,而小編觀察到一個現象,就是今天的小朋友當中,約有一半都是害怕蝴蝶的。正如理察·洛夫(Richard Louv)提出「自然缺失症」的情況,孩子對大自然再不感興趣了。

要嘗試處理這個問題,從正面認識身邊的「虫」開始。生物存在於世上,自然有牠們的角色(或功能)。

 

例如:

 
蚯蚓 — 能夠翻鬆泥土,增加泥土的有機物;

 

 
蜜蜂
 — 採蜜同時,讓花朵授粉,繼而結果。這過程確保食物出產,讓人類免於饑荒;

 

 
 — 是頂級的捕獵者,負責控制獵物的數目,如蛙和老鼠等,免於數目失衡;

 

 
蚊 — 大家未必能夠想到牠有正面的角色,但蚊(各種蚊科)的幼蟲:孑孓,是許多水鳥、魚類重要的食物來源。水族常用作魚糧的紅蟲,正正就是孑孓。

 

害蟲!?!必誅之!

甚麼是害蟲?「害」蟲,意指有害的生物(一般是昆蟲)。再去問,何謂「有害」?「有害」,是以人出發的概念,對健康有害,又或對農作物有害。

喜歡朋友的一個引例:菜蟲(菜粉蝶的幼蟲)是害蟲還是益蟲?菜蟲食菜,農夫看來自然有害,但羽化成蝴蝶後,卻又能協助植物傳播花粉。害蟲與益蟲,只是觀點與角度。

平衡的生態系統,並沒有「害蟲」的概念,皆因大自然生態環環緊扣,忽略「虫」在自然界的角色,切法將身邊的「虫」殲滅,往往導致生態反常,且難以修補。市區公園常以殺蚊為由,濫用殺蟲劑、黃紙(烏蠅紙)滅蟲。到頭來,蚊殺不成,反而雀鳥、壁虎等天然捕獵者則一一遭殃。

 

透過正面認識不同「虫」的角色,或許能夠改變大家對牠們的戒心,予以尊重。


回到頁頂

 

3) 鳥糞

雀鳥聚集,鳥糞自然多,另外鳥巢或雀鳥繁殖地點都會衍生鳥糞問題,一直困擾不少城市人。

 

鳥糞氣味難聞

鳥糞衍生衛生及氣味問題,無可厚非,但移除鳥巢之外,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處理嗎? 當然有!


如果是個別鳥巢問題,最常用的方法是以紙皮或報紙承托鳥糞墜落的地方,定時清理。這是不少傳統村落處理家燕巢的方法,有時村民更會掛一個晾衫架在巢下,或在牆上安裝一個架,把鳥糞一一擋住。

面對鳥巢、鳥糞的問題時,我們希望大眾了解一點,其實鳥巢只是臨時建構物,目的是育鶵,而不是長年居住蝸居 (雨燕等除外)。意思是,鳥巢只會在繁殖期間使用,一般由春天至夏末,當幼鳥「羽翼成」,飛上「庭樹枝」,就「舉翅不回顧」了。由孵化至離巢,需數星期至兩個月不等,所以鳥巢衍生的鳥糞問題,事實上只是一段很短的時間。

鳥巢只是育鶵的臨時建構物,大家能否包容這一段短時間?

 

 

至於在公共空間的鳥巢、鳥糞問題,我們又該如何處理?

我們建議聯絡有關部門,加強於繁殖期期間的街道清潔工作,以減低氣味及衛生問題。另外,正如上文提及,鳥巢鳥糞實屬短期問題,情況許可下,亦可以考慮暫停使用受影響設施及道路,減低城市人與繁殖鳥之間的衝突。日本就有例子,將受燕巢影響的車站入閘機暫時關閉,讓燕子父母可以安心育鶵 (相關新聞)


Photo Credit:twitter @h724hirayama  (原文連結)

 

特別一提,所有野鳥及鳥巢均受《野生動物保護條例》(CAP170) 保護,任何人未經漁農及自然護理署批准,均不得干擾鳥巢,否則屬違法。

 

 

再想,其實雀鳥選擇作你的鄰居,是一件開心興奮的事,不妨細心觀察雀鳥育鶵的過程,見證生命之奇妙!

 

野鴿聚集,因為有人餵!

野鴿是家鴿的後代,並不屬於野生雀鳥,野鴿至今依然依賴人類投放食物以維持族群數目。人類在公園、路邊投放麵包及餅干,令大量野鴿聚集,遺留的食物更常引起鼠患問題。在食物充裕的情況下,野鴿大量繁殖,數目上升,令問題惡化。歸根究底,我們應該停止所有投食的行為,讓野鴿數目自然回落,改善野鴿聚集及衍生的鳥糞問題。

鳥糞多,禽流感爆發?

禽流感其實是禽鳥之間的流感病毒,實屬常見現象,有別於人類季節性流感病毒,不會輕易傳染人類。以往出現人類感染個案屬於變種病毒,包含甲型禽流感:H5N1、H5N6、H6N1、H7N4、H7N9、H9N2和H10N8等。若當病毒變種出現人傳人情況,才會引發疫症於人類社會爆發。 

另外我們可從野鳥的行為去判斷禽流感的風險。當野鳥感染流感病毒,會變得虛弱,被同類排斥或離群,鬱鬱而終。故此健康雀鳥、繁殖鳥或巢邊的鳥糞,出現禽流感的風險實際上非常低。

過去人類感染禽流感的源頭,往往是街市及雞場。原因是雞場所飼養的禽鳥相當稠密,禽鳥之間爆發流感機會比較高。保持雞場及街市環境衛生,才是預防感染禽流感對症下藥的方法。

預防感染禽流感,我們可以:

- 購買活雞時,切勿觸摸活雞和雞糞,切勿吹其尾部。

- 處理家禽、禽類製品或蛋時切勿觸摸口、鼻或眼睛,其後亦必須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洗手。

- 避免接觸野鳥(病鳥)及死鳥。

- 保持環境衛生。

 

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chp.gov.hk/tc/healthtopics/content/24/13.html 

 

回到頁頂

 

4) 拯救幼鳥

\\在路中心發現一隻幼鳥!未識飛,很可憐!
該如何處理!?\\

Photo by KimChi

每逢春至夏這段雀鳥繁殖季節,以上的問題就會出現在各大社交平台。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兩點:

- 在城市繁殖的雀鳥非常多,十分普遍!

- 多數市民都很關心身邊的動物鄰居,卻不懂得如何協助。


Photo by KimChi

一般遇到年幼雀鳥,都可以依從以下步驟處理

  1. 思考及觀察:幼鳥試飛初離巢,是正常的現象,一般會以叫聲與親鳥保持溝通。先與幼鳥保持距離,許多時因為有人干擾,親鳥反而不敢靠近。
  2. 放回巢或較安全地方:處理未懂飛行的鶵鳥,盡力尋找附近的巢,並嘗試放回原位。如學飛幼鳥處於危險的位置,例如馬路及行人路,應嘗試將幼鳥遷移至安全的地方,例如旁邊的花圃。如幼鳥活動能力差,可以紙箱安置,加強保溫及保護(例如:流浪貓)。
  3. 聯絡專業團體求助:如以上的方式都不適用,請聯絡漁護署(電話:1823)或愛協拯救隊(電話:2711 1000),所有需協助的幼鳥或受傷的雀鳥,皆會由以上單位,送往嘉道理農場接受獸醫的治療。

**謹記:送走幼鳥應該是最後的選擇,貿然帶走幼鳥,幼鳥會因缺乏親鳥的照顧及教育,而永久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,不恰當的照料或會引致雀鳥承受不必要的痛苦,切勿好心做壞事!

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kfbg.org/chi/blogs/baby-birds.aspx

回到頁頂

 

5) 尊重自然: 不干擾  不餵飼 不放生

除了破壞環境及干擾的行為,許多時一些我們單方面認為是善意的舉動,同樣會打亂自然生態平衡。

 

不餵飼

餵飼野生動物,似乎是友善的舉動。「野生動物很瘦,周圍無啖好食,所以我們要餵飽牠們」,其實是相當錯誤的觀念。沒錯,野生動物在捱餓,試問哪一隻野生動物不在捱餓?環境資源(食物)有限,正是大自然管理動物數目的機制,「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」。人類主動投食,令機制失效,野生動物捨難取易,依賴投食,喪失自然界覓食的能力。食物資源過量,催化繁殖,數量急速上升。某一種物種數目増多,其他物種的競爭力則會下降。胡亂投食,令自然生態之平衡正逐漸瓦解。


 

近年常見野豬牠們闖入民居、走進商場鬧市、翻倒垃圾桶,見報率大幅度上升。有人歸咎於森林受破壞,野豬「無啖好食」。但在於行為上,我們觀察到野豬比以往變得不怕人類,並恆常出沒於食物投放點,我們更相信野豬異常的行為,歸咎於人類投食變得普遍。野豬引伸安全隱憂及環境衛生等問題,加劇人類與大自然對敵化的情況,就等同於城門水塘獼猴的例子,變得人人惡之!

野豬尋食物而翻亂的垃圾桶

 

獼猴

請停止餵食野生動物,野生動物是生態的一部份,不同於寵物,請尊重自然維繫平衡的機制。

不放生

「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」,放生被認為是積福德的善舉。然而放生意義已被現今的商業活動扭曲。放生活動中,被「救贖」的動物往往來自食物或寵物市場,問題在於食物或寵物市場大多數是人工繁殖的產物,沒有野外生存的能力,貿然放生等同放死,甚至有人將淡水龜放到海裡去,更是無知!



(按圖放大)

 

平衡的生態系統有既定的承載力,放生會加劇野生動物之間的競爭,威脅原有野生物種,污染原有的基因庫,亦會將惡菌傳播到環境。將外地物種(巴西龜/紅耳龜)、人工物種(沙巴龍躉)放至野外,等同放生野獸,構成外來入侵物種的問題,殘害原生物種存活!

 

放生,本意是行善,救援受難的生命,不殺生,要隨緣而不強求。與其參與商業的「放生」活動,倒不如保護環境,參與植樹、清潔郊野活動,減少試用塑膠,茹素走肉,功德無量!

回到頁頂

 

6) 監察

市區生物,是環境指標。

市區出現不同的野生動植物,代表甚麼?代表這個環境是一個「宜居的地方」。試想一下,當有一天,你發現每天經過的路旁,公園的大樹上,熟識的麻雀、白鷺、蝴蝶,都漸漸消失了,正正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個警號,環境正面對急劇的惡化!是污染?是氣候變化?

當城市的環境不適合小動物居住,人類難道可以逃離嗎?


 

觀察城市的小動物,除了是興趣,還可以是「公民科學」(Citizen Science)。透過紀錄城市所出現的物種及數目,分析當中的變化,更能夠讓城市人了解認識我們居住的這一個地方。

 

同時,透過觀察周邊的生物鄰居,我們更能夠理解牠們扮演的角色,以及牠們的確實所需,予以尊重,守望相助,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。


回到頁頂

 

 

 

 

成為綠息份子,訂閱通訊